第八百二十二章 阴差阳错

小说:国潮1980 作者:镶黄旗
        没人能做到事事滴水不漏。
        那句话说得多好啊,“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,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,不做坏事,一贯地有益于广大群众,一贯地有益于青年,一贯地有益于革命,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,这才是最难最难的。”
        宁卫民的为人处世也一样,他哪怕再想周全,也没办法让人人满意。
        要不为什么蓝岚的父亲和哥哥,对他会有如此敌视的观感呢?
        蓝教授反对他把古建商用,蓝峥痛恨他和乔万林站在一起,挡了自己的前程。
        虽然这都非宁卫民所愿,可他别无选择,难免为形势所迫,甚至有些事儿他自己都不知情,这又有多么无奈呢。
        今年的“五一”这天,仍然出了这样的事儿。
        正因为天桥商场开业实在太火爆了,原本还想两头兼顾一下的宁卫民根本没办法分身,只能顾着一头儿。
        结果天坛这边同一天为《西游记》剧组筹备资金所举办的展览会开幕式上,就难免有人会对他的缺席感到遗憾,甚至产生不满了。
        谁啊?
        倒不是《西游记》剧组成员。
        毕竟人穷志短马瘦毛长,整个剧组穷得就剩下演技了。
        又有谁还敢对雪中送炭,主动帮助他们解决资金问题的财东有意见呢?
        可问题是杨导演是个女人啊,毛病恰恰就出在了她身上。
        这位女导演啊,除了有说话不算话的毛病之外,还挺爱多事。
        这次开幕式,她就拉来了当初钦点自己为导演的台领导作为贵宾,为剧组站脚助威。
        应该说,这样的灵机一动,完全是她临时起意的个人行为。
        如果放在电视剧的拍摄工作中兴许是好事,可对于这种需要不少筹备工作的大型文化活动开幕式就不然了。
        因为会给组织活动的接待方造成极大困扰啊。
        原本天坛方面,觉得有个副园长出面配合剧组完成展览会开幕就足够了。
        毕竟游客都是奔着着《西游记》剧组来的,其他人来不来其实都无所谓。
        只要大家伙能见着师徒四人的主要扮演者就会很高兴,足能起到提高人气,促进门票收入的效果了。
        没想到这下可好,居然惊动了台领导。
        人家级别不但高,而且还掌管着媒体渠道的大权。
        那天坛园方哪儿敢怠慢,全体领导班子都得出来陪着。
        不但园长来了,而且随员者众,甚至连乔万林得了信儿也颠颠儿的从局里赶来伺候着。
        原本期待开幕式能有个轻松活泼的氛围没了,剧组成员无不变得严肃拘束,发言也小心谨慎。
        许多人都费尽心思,搜肠刮肚,琢磨着怎么不显山不露水的拍彩虹屁。
        所以最尴尬的就是皮尔卡顿公司一方了。
        他们作为展览会主要策划方,找不着合适的人选作陪啊。
        斋宫,北神厨,跟这事压根没关系。
        唯有宁卫民的第一亲信张士慧勉强还算是总公司运营部的下属,临时被提拉来应了差。
        可问题是张士慧一点不了解展览会相关情况和筹备工作,那都是宁卫民自己一个人定的。
        台领导问什么相关问题,张士慧就没一句能给个实在话的,细节问题更是一问三不知,一不留神还能说错了。
        全靠天坛的人帮忙兜着,自然他一说话,现场气氛就很尴尬了。
        最后,展览会真正的策划者——宁卫民不在这里,而是在天桥商场陪区领导的事儿,可就瞒不住了。
        不得不说,人一到了某种层次,想法肯定和普通人就有了区别。
        有些事儿或许普通人不在意,但有身份的人却未必。
        尽管此时这位台领导表面上不动声色,大度的笑了笑,还是一派满面春风,笑容可掬的样子。
        接下来该合影合影,该参观参观,但已经话不多了。
        基本上参观的过程里是只看不问了,很难说他还如刚来的时候那么愉快,一点没有芥蒂。
        不过话说回来了,宁卫民人缘好啊,天坛公园又是他的老巢。
        在这里陪着领导的人,有一个算一个,包括杨导在内,就没人不念他的好。
        虽然大家不敢明着替他摆功劳,可话里行间还是向着他的。
        何况这个展览会办得也确实是真不错,处处是亮点,大家要想在台领导面前托他一把太容易了。
        比方说,这南神厨大门口,展览会检票口旁边,依着院墙竖立起一块巨型孙悟空照片的背景板。
        上面不但用红色的大字写明了“敢问路在何方——《西游记》剧组的九九八十一难”的展览主题,还有一定文字内容简介。
        这块先声夺人的背景板就很让台领导很满意。
        因为不光视觉冲击力很强,引人瞩目,同时也把国产《西游记》诞生的前因后果说清楚了。
        为什么国家要耗巨资立项拍摄这部电视剧啊?
        那是因为日本翻拍的《西游记》太糟蹋咱们的名著,胡编乱改,简直是开玩笑。
        我们如果不自己拍摄出一部合格的《西游记》来,世界人民就会以为我们的所谓名著就只有这个低劣的水平。
        所以拍摄《西游记》已经成为了当代文艺创作界迫在眉睫的使命。
        那为什么展览会要叫这个名目呢?
        是因为《西游记》剧组从成立的那天起,就需要面对和克服数不清的问题和困难。
        资金不足,技术落后,剧组人员不足,甚至连摄像机都只有一个。
        要不是国家电视台某某领导坚定的支持,广大观众是不会看到这么精彩的神话剧。
        但哪怕至今,剧组也依然面临着资金不足,随时可能停拍的窘境。
        所以这个展览会的目的,就是为替剧组筹措资金的。
        剧组希望喜欢这部电视剧的广大观众,能都来买票看看。
        既能深入的了解一下不为人知的拍摄内幕,同时也能为我们的喜欢的《西游记》提供一份支持,贡献一份力量。
        总之,这样的题目和简介,不但给这个展览赋予了正当的必要性,表明了台领导的个人功绩,而且还能光明正大的促使大家慷慨解囊掏腰包啊。
        这方方面面都顾全了所有人的利益。
        无论是办展览的,还是看展览的,恐怕没有一个人会觉得这件事不该做。
        随后进入第一个展厅,就是墙壁上一百多幅的照片和图片资料在灯光中呈现。
        还有一些实物小道具,共同来体现《西游记》剧组拍摄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和种种险情。
        比方说为了拍好火云洞,剧组一行人来到长白山取景。
        但是因为离着居民区太远,预算又不够,他们只能用发霉的面包充饥。
        甚至就连装面包用的包装袋还是装过化肥的涤纶袋。
        可谓是冒着食物中毒的风险搞艺术。
        又比方说,有师徒四人在瀑布行进的那一段,在剧组拍摄的时候,他们差点跌到悬崖底。
        可怜的白龙马更是几次遇险,差点摔得粉身碎骨。
        在草原上拍摄孙悟空弼马温的那段时,拍摄人员差点被踩死在马蹄下。
        为了取景五行山,剧组乘机去云南昆明。
        但不曾想,偶遇暴雨天气,飞机受到乱流影响,差点坠机。
        还好空军驾驶员经验丰富,他们才得以九死一生。
        还有剧组去黄山取景时,来接送他们的面包车连车灯都没有,全靠司机师傅凭直觉深夜中沿着悬崖边打转。
        再比如说,六小龄童和马德华都曾吊威亚时坠落过,六小龄童还曾摔晕过去。
        不仅高空作业有风险,而且为了逼真,“大战红孩儿”的火海都是演员们冒着危险在真火中拍出来的。
        此外,像天宫仙气飘飘的云雾,为了营造仙气飘飘的仙境梦幻,道具组采用干冰造气。
        拍摄现场,是几十个工作人员同时摇着干冰瓶子来造气。
        虽然仙雾缭绕的仙境着实美妙,可是工作人员却差点因为环境通风不畅的问题,差点窒息而死。
        说白了吧,剧组绝对对得起广大的观众。
        正是为了把《西游记》拍到极致,剧组的全体人员好几次劫后余生,这才让这部电视剧受到广泛认可和好评。
        参观至这个展厅的最后部分,还有一个重磅的展品让外界对剧组乱花钱的疑惑不攻自破。
        那就是《西游记》的一张拍摄预算表格原件,放在布置了灯光的玻璃展柜里。
        落款日期是1982年5月,采用的是国家电视台的专用纸张。
        通过原件后面,放大后挂在墙上的大照片可以看出。
        表格上,剧中的主要演员甚至不如普通人的工资,甚至有人还是自带工资来拍摄,这真让人心酸。
        为此,这个厅的展览内容,说明力度和可信性就更强了。
        别说看展览的观众们都被展示内容感动了,连台领导也真切的体会到了剧组的付出,忍不住现场对导演和剧组人员道一声“大家辛苦了”。
        如此,刚才尴尬的气氛就此而止,又转为了惺惺相惜的一团和气。
        而且再往后看,就来到了道具特效区,内容比较有趣,就更让大家伙同时感到了快乐与轻松。
        这里的道具有大有小。
        大有太上老君的炼丹炉,虎力大仙斗法的铡刀油锅,佛祖的莲花宝座、
        中有仙丹壶,哪吒的风火轮,乾坤圈,托塔李天王的宝塔。
        小有纸糊的蟠桃,雕刻的人参果……等等。
        展厅中还以大幅图片说明的形式,专门针对广大观众最关心的几种特效的完成方法做了详细的解释。
        比如说孙悟空是怎么在水上行走的?
        孙悟空是怎么腾云驾雾的?
        哪吒脚底的风火轮是怎么拍摄的?
        孙悟空手里的金箍棒是怎么由大变小的……等等。
        此外,还有一面侧墙上挂着一大幅拍摄《火烧观音院》时的现场照片。
        那上面的观音院就是木制雕刻的微缩景观,剧组正张罗着布置火源。
        虽然没有实物陈列在这里比较可惜,但通过照片也完全可以感受到,道具制作相当精巧,剧组没有因为资金不足凑合,非常走心。
        至于这个厅里最绝的地方还有两点。
        一是许多佛祖、菩萨的角色设计原型雕塑前,在许多建筑的烫样前,展览组织方效仿真正的寺庙做派,也摆了一个木头和玻璃拼接做的功德箱。
        透过玻璃,就能看到里面的花花绿绿的钞票和硬币。
        二就是屋里正中还有一个面积十平米有余的大鱼池。
        池中不但养着数千条的小金鱼,泡着假山和水草,里面居然还摆着石头雕刻的微缩龙宫和虾兵蟹将。
        再往鱼池的正中间看,更了不得。
        那里树立着一个高高的石头柱子,上面蹲着个石头刻的孙悟空。
        石头柱子的水下还有龙王和龟丞相。
        很明显,是仿照《西游记》里,孙悟空“龙宫得宝”,得到定海神针的一幕。
        这样的巧心思,既符合展览主题,又生动有趣。
        特别对于参观展览的观众们来说,在这个展厅,既可以凭心意为《西游记》剧组扔个五毛一块的,凑一点钱。
        还能够看看金鱼,放松一下心情,或是花几毛钱,买两条小金鱼带走。
        甚至还有人往池子里扔硬币,想打那个石柱子上头的孙悟空的。
        无疑大大增强了展览的互动性。
        就连台领导带着人走到这里,看到鱼池旁好些人都在说“一毛一条也不算太贵,这可是在龙宫里游动的鱼啊,买几条回去一定吉利。”
        或者是有刚刚往功德箱里塞过钱的人,忍不住挑着大拇指对他们一行人说,“你们拍得真棒!真了不起!”
        他都临时起了兴致,从自己兜里摸出十元钱来,要去凑趣功德箱给剧组捐款。
        结果没想到,天坛园方早替他想好了。
        此时自然有随同人员悄无声息的把提前准备好的一百元呈上。
        同时,也有人举着相机,准备就位拍照。
        就这样,台领导于众多的掌声中,不但留下了大方有派的一张照片,心情也真的由此好转了起来。
        他明显变得话多,又开始主动提问了。
        再往后继续走,就来到了服装化妆厅,这里的内容就更有意思了。
        因为这里陈列的都是各个角色的服装,各类妖怪的头套,还有兵器铠甲。
        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丰富的立体展示方式。
        比方说,美院按照演员实体比例制作的雕像,展厅里既有蜡像,也有木雕。
        蜡像更接近剧中角色本身的效果,穿上服装特别有栩栩如生之感,很令观众们惊讶。
        甚至就是剧组演员,也觉得太过逼真了,都有站在自己扮演的角色身下,与之合影的冲动。
        而木雕是可以活动的,这种是基于美院师生和国家木偶艺术剧团合作才出现的东西。
        木雕优于蜡像的地方,在于关节是根据木偶的方式制作的,可人工进行操作。
        因而这个展厅里就难得的具备了两个真人大小的动态场景。
        一是三打白骨精,二是猪八戒背媳妇。
        一个惊险,一个诙谐。
        这极大的丰富了展览的趣味性。
        虽然每半个小时才展示一次,不但需要专人操弄,还用录音机放磁带。
        这办法特别土,确实比不了人家美国人的主题乐园,全自动化那么逼真。
        但另有一番民俗风情,而且放眼国内,也算是蝎子拉屎独一份了。
        关键是,美院的雕塑水平也在那摆着呢。
        要打个比方,这些木雕就是木偶品类里的爱马仕了。
        不但大,而且精,具备收藏价值。
        另外,这个厅里还有一样特色是别处没有的。
        那就是专有工作人员按照剧中的角色化了妆,扮演取经的师徒四人与顾客合影。
        这当然是收费的。
        孙悟空、猪八戒每人一元,唐三藏、沙僧每人五毛钱。
        如果需要师徒四人一起陪同合影,套餐价是两元钱。
        这个项目弄得这个厅热闹极了,想要和四人拍照的顾客排起了长长的队伍。
        必须靠专人疏导才行,否则必然堵得水泄不通。
        六小龄童和马德华对视一眼,不但谁都没想到,自己的剧装这么受欢迎,还能这么挣钱,而且都觉得特别有意思。
        两人很快有了默契,随后跟天坛园方交涉,自称他们一直是化着妆和别人合影,还从没有过和自己扮演的角色合过影。
        所以希望能借着这个机会,和扮演“师徒四人”的工作人员拍张照片。
        天坛园方自然没有不答应的道理,于是,众目睽睽下,绝妙一幕出现了。
        没有化妆的师徒四人分别和自己的角色造型拍了一张照片,最后还来了个八人大合影。
        这简直就是李逵和李鬼哥儿俩好啊。
        尽管四个演员都没排队,算是走后门加了塞儿,可后面排队的人也绝没有怨言,大家反而乐见于此。
        甚至有人还带头为这一幕鼓起掌来。
        为此,这个厅的观众是越来越多了,很快就造成了极大的淤塞。
        笑着看热闹的台领导不敢多留,待演员拍照之后,就赶紧带头步入了下一个房间。
        而至此,就已经到了展览内容的尾声了。
        再看这里,比别处多出来的是一种商业气氛。
        因为除了捏面人,画糖画的手工艺人。
        这里还设有专门的柜台销售零食冷饮,西游记角色的面具,充气金箍棒、钉耙和月牙铲,以及《西游记》相关的图书和连环画。
        同时也提供免费的大碗茶给游客解渴,作为一贯的福利举措。
        更值得一提的是,屋子里还兼具影视厅的功能。
        敢情在房间的四个角落都悬挂起了彩电和录像机,在播放《西游记》剧组拍摄不同剧集时的意外。
        这些拍摄花絮,能够非常及时地让参观展览的观众们掌握第一手的信息,了解到了《西游记》剧组拍摄的最新进度。
        所以还别看多了铜臭和世俗气,但这个房间才是最让人流连忘返的。
        带孩子的,只要到这儿了,就不能不买些东西哄哄小孩。
        然后喝着茶水或汽水,就会被电视屏幕上师徒四人休息抽烟的样子,和吊威亚悬空的镜头,逗得哈哈笑。
        台领导走到这里,一是不能不感慨展览组织者敛财有术。
        通过展览的主题性,在商业方面搞得太好了,越是挣钱,越是让观众们高兴。
        二是由衷的心惊,这展览会办得还真是下本,一看就花了不少钱。
        不说别的,彩电录像机就好几万啊。
        正在这时,又有随同人员按园长指示去冷饮柜里取来了雪糕给大家品尝解渴。
        台领导一看又冷了,居然是孙悟空立体雕像的桃子味的雪糕,五官几乎和六小龄童的剧中扮相一致。
        不禁大感有趣和意外,忍不住出言询问
        “难怪冷饮那边拍大队呢,都在买这个雪糕?”
        天坛园长接过话来,“是啊,多亏皮尔卡顿小宁经理的主意,我们和北极熊公司合作,才多了这么一个稳定的财源。您可别小看这玩意,利润可不少呢。我们天坛如今已经有了祈年殿的奶油雪糕,孙猴子的桃子雪糕,很快还会推出猪八戒的巧克力雪糕,唐僧的荔枝雪糕,和沙僧的椰子味雪糕。如果您感兴趣,回头我让人给台里送几箱,都尝尝嘛。”
        此时,只听六小龄童也对杨导说,“这个雪糕真好吃哎,还真是三千年一开花,三千年一结果的味道,可比您逼我吃的那个纸糊的蟠桃强多了……”
        就为这句话,现场顿时引起了哄笑。
        然而这还不算完呢,马德华又来了一句,“你自己吃自己,就一点心理障碍没有啊?”
        “哈哈哈……”这下笑得更厉害了,掌握照相机的人也不失时机再度留下一张经典的照片。
        于是台领导对宁卫民的不良观感终于开始消散。
        尤其在得知宁卫民年龄不过二十几岁后,似乎觉得这个小年轻倒是很有才华,有点不稳定也是可以理解的。
        为此,便欣然叫过杨导,当着大家的面说,“这个皮尔卡顿的小宁经理把展览活动组织的不错,我很想见见他。你记得帮我们联系一下吧。”
        这一来,大家就都松了一口气,知道今天的展览会没有后遗症了。
        在后面,自然是大家一起坛宫饭庄用餐,宾客尽欢啊。
        张士慧也灵机一动,这顿招待饭,让后厨冷餐把摆盘都改成了西游记的角色。
        成功换得台领导的展颜一笑,将功补过。
        按理说,这件事就该朝着好的方向走了。
        但可惜的是,台领导要见宁卫民这事所托非人,他交待给了杨导了,而且也没说要见宁卫民干什么。
        杨导就没太当回事,以为领导只是客套。
        这天之后,她就一心一意又忙剧组的事儿了,全给忘脑后了。
        直至一个多礼拜后,剧组出差的准备工作差不多了,她才想起来,给皮尔卡顿打电话,想转达台领导的见面要求。
        可不巧的是,宁卫民又不在京城了。
        就连皮尔卡顿公司的人也不知道他去哪儿了,只说他私人有急事需要处理,请了一周的假。
        只能等他往公司打电话,才能告知杨导在找他。
        于是满脑子都是拍摄进度的杨导也就懒得再说什么了。
        第二天带着剧组去天坛的树林里拍了一段师徒西行的戏,还有一场打小妖怪的武戏。
        给天坛公园留下个《西游记》剧组取景地的文化资源,就算完成了许诺。
        然后也带队出差,  全心全意扑在拍摄工作上了。
        所以说,宁卫民压根就不清楚还有这么个情况啊。
        那还有不得罪人的?
        台领导等了几天,让秘书联系杨导,最后就得了个宁卫民出差的回复。
        台领导还误以为是宁卫民拿大,当然就更不高兴了。
        于是也不等了,打电话直接叫了两个得力的下属进来,布置任务。
        “天坛园方、皮尔卡顿公司和杨洁为解决剧组资金,筹备的那个《西游记》的展览挺好的。你们俩去看一看,学习一下他们经验。咱们台不是还在拍《四世同堂》和《红楼梦》吗?我看都可以借鉴。回头你们合计一下,大概需要多少钱,咱们先把《四世同堂》的展览办起来。效果要不错,也许咱们台以后,拍摄电视剧还真就不愁资金了……哎,不过,这事别跟天坛园方打招呼啊,我不想他们插手了,就咱们自己办。我不信没了张屠户就得吃带毛猪……”
        两个下属对视一眼,有点明白了,连声称是。
        瞧瞧这事儿闹得吧,整个是阴差阳错。
        人们都说嘴上没毛办事不牢,这句话大概确乎真理。

︾ ︾ ︾ ︾ ︾ ︾

==》免费全网热播短剧9999+ : 98YE.Com 《==

︽ ︽ ︽ ︽ ︽ ︽


打开《漫豆包: Mdb55.Com 》,看同款小说改编漫画~~~

前往微信或app阅读最新章节

本站所有小说均来源于会员自主上传,如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,我们会尽快删除。
新书网提供最新免费小说阅读服务,同时为您推荐热门都市小说、言情小说、玄幻小说、科幻小说等优秀作品
作品自动收集于网络,若侵犯权利请联系admin###nilove.net ,我们将三个工作日内删除处理。
版权所有 © XinShuW.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15012425号-2